科研实力
2个自主实验室
17年科研沉淀
30项专利技术及发明
95%以上SCI论文占有率
海默斯生物始终坚持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自主研发、探索并持续技术创新。
以海默斯生物首席科学家郝石磊博士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拥有10余年生物医药工程领域的科研沉淀,依托合成生物学技术,致力重组角蛋白的技术研发,占据全球重组角蛋白的技术制高点,实现重组角蛋白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在临床医疗、生活消费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截至2023年,公司科研团队拥有研发人员20余人,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专业背景。

科研团队

郝石磊团队
全球重组角蛋白 研发第一阵容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 专注重组角蛋白技术研究 占领全球技术制高点

郝石磊
全球重组角蛋白研发第一人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美国M.IT麻省理工访问学者 深耕重组角蛋白技术10余年 SC论文30余篇 专利10余项

王伯初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生物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负责人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全球首创重组角蛋白生物新材料并率先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SCI论文收录170余篇
核心技术
它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及蛋白质合成技术,设计、改造甚至从头合成有特定功能的生物系统和材料。
解决人类发展在环境、医疗、资源、能源等方面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难题。 医用角蛋白材料生物降解速度调控技术 通过重组角蛋白技术或技术组合以实现重组角蛋白剂型的降解周期可控,以满足特定医疗场景对于材料降解周期长短的要求。
特别是,应用于人体植入性治疗场景中,材料的降解性能非常重要。
比如重组角蛋白技术制备的凝胶支架,能够缓释药物,同时耐胃环境的降解,起到更好的治疗胃溃疡的效果。 重组角蛋白自组装及交联技术 经设计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角蛋白在特定的条件下,以非共价相互作用自发组织或聚集形成一种稳定并具有特定结构的纳米纤维结构。
重组角蛋白富含大量的半胱氨酸,分子间和分子内可形成二硫键,赋予了重组角蛋白纳米材料良好的交联性能
基于此可设计成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如水凝胶、纤维薄膜、冻干海绵等,具有高生物活性,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 组织诱导性重组角蛋白材料成型技术 将重组角蛋白和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制备成亲水性的复合网状或多孔材料
可以仿生人体细胞外基质,以助于细胞或活性因子的募集、黏附、分化等,帮助机体快速修复缺损组织,实现功能再生。




研发合作
海默斯医学生物与
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国内高校和四川大学华西医
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等科研机构
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